研究所畢業應該先創業還是先進入職場

每年到了六月份就會有一批碩士生畢業準備進入職場,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自己創業,所以自己也做了點小分析。

本人以自己交通大學碩士為例,假設起薪算45k,扣掉勞健保等一些費用

假設算月收入有42k好了。

一般研究生畢業大約是25歲(男生還須要當兵一年)

 

若直接進入職場,本人以自己在台北經驗吃住費用一個月大約要15k,假設一個月與朋友約吃飯加上其它一些無法預期的開銷需要2k。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個月可以存42k-15k-2k=25k,也就是一個月可以存兩萬五。

(喜歡買衣服、娛樂、不節儉的人不在此列)

 

也就是等到26歲存款可以達30萬(這還沒有包括年終)。

 

但若直接創業,創業資本額假設可以籌到40萬(若是合夥或是家人支持),在一開始是沒有任何薪水的情況之下,一年之後確實還是直接投入職場比較好。

 

但創業本身就意味著機會,若第一年創業努力點,或許會開始有小額收入,但第一年結束之後,還是不及直接進入職場來得好。

 

但若考慮長期十年的情況下,如果投入職場十年存款肯定可以達300萬,這是再沒有加薪的情況之下,也就是十年後存款金額肯定不只三百萬,第一年的30萬現在則顯得微不足道。

所以選擇性的方案是如果第一年創業,覺得繼續做下去可以賺更多錢,那就繼續下去,如果創業一年覺得在下去沒有機會而考慮收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損失的是頭一年的30萬、升遷機會加職場獲得的人脈(創業所獲得的經驗應該不小於投入職場所獲得的經驗),若用這樣的角度來看畢業後直接創業應該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假設在最壞的情況下創業第一年就失敗了:

資本額損失了一半(這其實不太可能!!!)

損失的有:30萬+20萬加上升遷機會及職場可能獲得的人脈(其實創業也會獲得人脈!!)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十年後來說,這樣的損失真的不大!!

 

用這樣的風險來承擔創業可能獲得的成功,其實值得~~

 

創業本身就是考慮長遠的情況而非短期的情況,創業本身就是將自己的體力、青春完全貢獻在這上面。

 

但這情況其實也有些前提,前提是能夠籌到四十萬做為創業資本額(這只能靠家人支持以及夥伴了)以及擁有好一點的碩士學歷(這只能看你學生時代努不努 力了)才能有45k,但創業家本身在第一年內一定是卯足全力的衝刺,所以一年下來應該能有點小成績,所以第二年情況應該會更好,也就是說隨著創業家本身持續每天十六小時的投入,創業成功的機率應該越來越高。所以如果從以上的角度來思考,研究所畢業第一年先創業其實也並無不可。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