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雜談

不賺錢的公司是罪惡的

一家不賺錢的公司是罪惡的,而這件事最應該負起責任的就是CEO,因為一家不賺錢公司的領導者,不僅僅拖累了自己、拖累了公司,還拖累了底下願意跟在你身後,與你一起打拼的同仁。

無法成為專家的原因

根據我的觀察,人們無法成為專家只有兩個原因:

一、這件事不是你喜歡、熱愛,同時具有天賦的事
二、太晚開始、沒有意識到持續專注的重要性

改掉壞習慣的方法

過去我們往往認為,改掉壞習慣的方法就是戒除它,但這往往窒礙難行,因為這會讓人感到痛苦,彷彿將某件事從你生命裡抽除一樣。

比較好的作法應該是用新習慣取代舊習慣,例如,如果你很喜歡喝飲料,但你知道喝飲料對身體很不好,並且想要戒除它,你可以自己泡簡單的檸檬水,將冰水加入幾片切好的檸檬片。

你會發現它可以慢慢取代你喜歡喝的飲料,雖然一開始可能還是免不了想買飲料的衝動,但有了檸檬冰水這個替代品,至少應該可以取代一半你所喝飲料的衝動。

改掉壞習慣的最好方法,並不是立即戒除它,而是找一個新行為取代舊習慣。

其實,說不害怕是騙人的

其實,說不害怕是騙人的,自從離開了上一份工作,跳下來創業之後,心中就有點不安定感。創業是一條很多人不敢走的路,因為成功跟失敗是天差地別的兩回事,安於一份工作比較安心。

其實,說不害怕是騙人的,有時候,半夜會想,如果我創業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我這一輩子就這樣子了,該怎麼辦,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答案。

我是一個很難接受自己不是一個成功人士的人,甚至只要想到我無法住進豪宅、開跑車,我心中就非常氣憤,有時候甚至極端到認為那應該就是自己未來的生活。簡單一句就是:我無法接受自己不成功….

過去我曾經犧牲了好多好多,有時候甚至害怕過去那些犧牲只是過眼雲煙,一點幫助都沒有,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覺,煩惱著為什麼網站流量不上升快一點,有時候晚上害怕到甚至又爬起來弄點東西,好像此刻如果睡著了、休息了,就會失敗一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一樣。

其實,說不害怕是騙人的,我每天晚上睡覺時,都在想著我如何才能做更多事,加快成功的速度,縮短成功的時間,但常常都沒有答案,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其實,說不害怕是騙人的,我常常都在想,會不會我就輩子就是這樣了,會不會或許成功輪不到我,但一樣的,這同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在未來才知道。如果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我一輩子也無法接受,我無法接受我是一個失敗的人….

其實,我無法接受的事情好多好多,我無法接受我不能隨心所欲的買東西,生命如此短暫,如果連人生那些短暫美好的事情都無法享受,那人生也太沒有價值了。每次都覺得自己應該用最短的時間讓自己財務自由,然後就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說不害怕是騙人的。

網站,想好了再做

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曾經run過幾個網站,但一開始的那幾個網站都以失敗收場,投入了時間跟人力,最後卻什麼也沒得到。

後來我進入了職場,開始接觸職業級的網站技術,也有能力自己一個人handle千萬流量的網站,這讓我可以不用花太多心思在技術上,反而可以用更多方面的角度來思考網站經營這件事。

現在我認為,任何一個網站只要沒想好business model,就不應該貿然投入,最好的網站應該是上線的一個月內就能夠產生現金流。不管是多少的現金流,只要網站有收入,至少可以證明該模式應該是可以試試看的。

舉個例子,台灣大流量的網站,但是我認為還在虧錢的有像是pixnet、icook等等。雖然這樣的網站流量大、User多,但卻是免費的網站,獲利模式也不明確,即使像是Pixnet的Alexa台灣排名已經衝到第四了,但是仍舊不賺錢,好在背後有一個富爸爸撐腰,但難保哪一天不會像無名小站那樣面臨倒閉的命運。

台灣的市場不夠大,所以很難像美國的Facebook、twitter那樣,可以藉由提供免費的服務來撐起整個營運成本,所以第二策略便是在經營網站之前就想好收入來源,確定business model可行再跳下去做,會是比較容易成功的方式。

這世界需要更多的how,而不是what

還記得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巔峰時期每個月都會買十幾二十本書來看,後來網路時代崛起,資訊來源更加多元,資訊取的方式漸漸由網路取代了傳統報章雜誌。從研究所畢業以後,開始增加網路倚賴的程度,例如已經停用的google reader或是feedly,都是非常棒的工具。

自從我開始用feedly後,每天要看上百篇文章已不是難事,或許是自己也在經營內容媒體網站的原因,那些文章看久之後越覺得索然無味。

大部分內容網站報導的都是what,最近有什麼新科技、哪家網路公司崛起、新出來了什麼新技術,甚至像是商業週刊、天下雜誌報導的也都是what,商業週刊是我最推薦的雜誌之一,自己訂商周已經八年以上了,從我大二還是大三開始訂到現在,但是商業週刊的網站,卻還是很傳統(題外話:我無法相信居然還有網站在用鎖右鍵這個東西,按個F12就破解了)。

台灣很少有網站是講方法的網站,大多都是報導內容,原因在於講方法的網站很難經營,講what的網站可以大量產出內容。

或許是因為本身是個工程師,常常會碰到一堆技術上的問題,所以去找解答的時,都會找到提供解法的網站,或是某個技術部落格所提出的方法,於是我意識到能夠解決問題的內容才有用,其他東西都不太有幫助。

例如商業週刊雜誌後面的健康專欄,我覺得那才有用,因為它讓人們了解病因,如何才能活得健康。

什麼是講方法?
舉例來說,大部分人應該都看過《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這本書,但是如果你真正去看便會發現這是本講what的書,建立自信、說服別人採取行動、激勵工作熱忱、改進人際關係這每個人都知道阿!!但重點是它就是沒有提出具體的方法教你怎麼做,只是畫了一個大餅,簡單來說這誰都會。真正講方法的是這本書:《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巧妙破冰、打進團體核心,想認識誰就認識誰》,這本書才是真正講方法的書。

任何知識要能夠解決問題才有價值,無法解決問題的知識,其實沒什麼價值,這也是為什麼方法這麼重要的原因。

我覺得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how,而不是what,知道那些成功人士成功的故事固然很好,但是可以幫助人們的是如何成功的方法,但這些在網站上幾乎都很難找到。

年輕人,培養make real的能力

現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最重要的能力,我認為是make real的能力,大部分人總是想很多,但是付諸行動者少,make real的能力即「將想法化為真實的能力」。

有某種想法,就make real,將它實踐。

想做什麼事,就make real,想辦法作到它,而不是整天空想。

當你有make real的超強能力,表示你是一個超級實踐家,這樣的人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我覺得才有翻身的機會。

年輕人最重要的能力可能就是make real的能力,尤其是在現在的網路世代裡,如果你要創業,make real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告訴自己:「培養自己擁有make real的能力吧」。

人生只有一次,勇敢付諸實踐,別讓自己白活了。

一場演講、一本書、一堂課

只要能從一場演講、一本書或一堂課上聽到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值得了。

最近到台大聽了場演講,原來在社群網站上即使到了半夜過後,流量很奇怪的只會下降一點點,這跟一般人所想得不太一樣,因為自己也有在經營粉絲團,原本都是po到11或12點就停了,看樣子以後要持續24小時po文了!
繼續閱讀

第四波致富契機:網路產業

medium_6756753669
圖片來源:Flicker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天看了陳光先生出的一本書:新通路的誕生。而我以我閱讀過後的心得與想法寫成此篇。

過去台灣有三波致富機會,分別是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商業社會,再說明為什麼這三個時代分別是三次的致富契機之前要先說明一些東西。

根據新通路的誕生這本書所述,要想致富必須是生產者或通路商才有辦法,消費者只會讓財富減少,三種分類說明如下:

生產者:顧名思義,生產消費者需要的東西謂之生產者,例如鴻海
通路商:擁有通路者,例如7-11
消費者:花錢消費的人,例如上班族

生產者或通路商又簡稱為系統商,因為擁有該生產系統或通路系統。
繼續閱讀